热门关键词: 海岛海水淡化设备
东莞市润德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反渗透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 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用水等稳定供水,本文主要为您说明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润德澳 东莞市润德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7 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了《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实施方案》,根据方案设计,未来将在辽宁、山东、青岛、浙江、福建、海南等 沿海省市,力争通过 3-5 年重点推进 100 个左右海岛的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及升点级改造,初步规划总规模达到60万吨/日左右。
一、海水淡化产业规模将继续提高
就目前的形势看,拓展水资源供给模式既是当前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未来的必然要求。由于生态和环境约束持续趋紧,沿海部分地区存在地下水超采和水 质性缺水严重等问题,水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急需寻找新的水资源增量。 石化、 电力、有色、造纸、纺织、钢铁、煤炭等八大行业是水资源消耗大户。
2016年,我国工业用水量达到了1308.0亿立方米,占我国用水总量的比重为 21.6%。估算2017年我国工业用水量为1300.5亿立方米,未来数年工业用水量下降幅度较小。
我国水处理产业发展已经进入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的关键时期,供需多元化格局越来越清晰,结构低碳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链系统化特征越来越突出水处理产业由此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随着以清洁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节流开源”蓬勃兴起,海水淡化将成为今后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形式。受政策环境改善、成本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海水淡化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我国海水淡化设备投资规模也不断增长。 前瞻产业研究院《 2018-2023 年中国海水淡化产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海水淡化设备市场投资规模 123.5 亿元,2017年上半年海水淡化设备市场投资规模67.0亿元。
二、海水淡化产能未来三年将迅速扩张
近年来,我国的海水淡化能力不断提升,海水直流冷却、海水循环冷却、大生活用海水技术获得不断应用,年利用海水作为冷却水量近千亿吨。海水循环 冷却最大单机循环量已达每小时10万吨。凭借高新技术有力支撑,利用海水淡化有效提高我国沿海地区淡水储存量, 海水淡化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选择 。截至2016年底,我国海水利用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超过14.85亿元,比上年增长接近7.4% 。
具体目前来看,全国建成海水淡化工程 127 个,产水规模达到 120 万吨/日。主要采用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产水成本维持在 6.4-7.5元/吨,估算2017年我国海水淡化产水规模达到12 7.2万吨/日。
为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全面 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建设的号召,加快海水应用绿色、迅速发展!国家发改委联合 国家海洋局(SOA)印发的《全国海水利用“十三五”规划》至 2020年全国总规模海水淡化达到220万吨/ 日以上。预计“十三五”中后期,国内海水淡化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到2023年海水淡化产水规模将达到285万吨/日,产 业发展将再上新台阶。其中,整体产业链保持中速平稳增长,海水淡化项目有望实现高速 快速增长,反渗透设备、膜设备等水处理设备利用形式完成初步规模化示范,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将再上新台阶。
三、海岛将成海水淡化规划重点区域
截至 2017 年底,中国共有海岛 11000 余个,陆域总面积约 77000 平方千米,占中国陆地面积的 0.8% ;面积大于 500M 2 的有居民海岛489个,其中一半以上海岛依靠管道引水和船舶运水保障用水, 200余个海岛无本岛淡水储存及供应设施,部分海岛地下水超采严重,导致海水 倒灌、水质严重恶化。重要的岛用海水淡化项目基础设施,被看成是可有效缓和岛上居民日常用水问题。 2017 年 12 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了《海岛海水淡化工程实施方案》, 根据方案设计,未来将在辽宁、山东、青岛、浙江、福建、海南等 沿海省市,力争通过 3-5 年重点推进 100 个左右海岛的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及升 点级改造,初步规划总规模达到60万吨/日左右。
到 2020 年,海水淡化将成为严重缺水海岛地区主要供水方式之一,海岛水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海水淡化水基本满足海岛不断提升的生活、生产用水需 求,有力保障海岛经济、社会、国防的可持续发展。更多详情请拨 打13712986077联系电话东莞市润德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或官网 http://www .rda99 .com/ 咨询。
咨询电话
微信扫一扫